电话: 0769-23664995
传真: 0769-22701961
邮箱: 956561100@qq.com
手机: 13713125042 章先生 
  13827271547 刘先生
地址: 东莞市高埗镇环城北路百茂物流城B区一街十二栋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全文)---安泰物流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全文)---安泰物流
  1. 共查阅:[ 1751 ]
  2. [ 2013-03-01 ]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前 言

  "十二五 "时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必须深入实施科技强交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研发,促进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进步与创新在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依据《交通运输 "十二五 "发展规划》和《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2006- 2020年)》,我部组织编制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 "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本规划旨在阐明 "十二五 "时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行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创新型行业建设,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构建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需求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 "以来,交通运输行业深入实施 "科教兴交 "战略,坚持科技工作面向交通运输发展主战场,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关键技术问题,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管理,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开展重大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来,全行业投入科研经费 120亿元,比 "十五 "增长近一倍,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 30多项,自主创新能力与水平明显提高,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0%,科技发展效能显著提升。

  (一)开展重大科技研发,增强了行业发展能力。

  公路建设技术方面,针对西部地区复杂地质地形和恶劣气候条件等众多世界级难题,从勘察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和生态环保等方面系统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形成了以冻土、膨胀土和沙漠等 6类筑路成套技术为代表的特殊地质地区公路建设关键技术,保障了西部地区大规模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跨江跨海和山区复杂条件下大型桥梁建设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了千米级斜拉桥、高墩大跨弯坡斜桥和钢管混凝土拱桥等设计施工成套技术,有力支撑了以苏通大桥为代表的一批世界级高难度桥梁建设工程,实现了我国桥梁建设技术自主创新的大跨越;针对特长公路隧道、山区隧道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难题,解决了隧道工程、通风、防灾、监控等技术瓶颈,以秦岭终南山隧道为代表的公路隧道建设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公路长大隧道的建设。

  水路建设技术方面,针对离岸深水港设计、施工和养护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开展研究,在码头泊稳条件、深水航道选线及设计参数和岛群中建港水动力等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提高了工程质量和结构耐久性;以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为重点,加强不同类型河流滩险整治理论和关键技术攻关,保障了长江、西江等流域内河航道建设工程及航运梯级开发的顺利实施。

  信息化技术方面,针对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运营管理与服务水平亟待提升等突出问题,加强了信息通信等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与集成应用,在电子政务建设、公众出行信息服务、道路运政信息化、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港口物流管理、集装箱电子标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智能交通和物流信息化由研究试验向集成应用转变,提升了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

  安全保障技术方面,针对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中的技术难题,与科技部、公安部联合实施了道路交通安全科技专项行动,加强了水上安全、救助打捞、船舶检验等监管手段和装备的技术创新,在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中国船舶远程识别和跟踪系统、沉箱法整体打捞、溢油应急处置、交通工程安全等方面的研发应用取得突破,提高了交通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

  节能环保技术方面,面对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更高要求,积极开展了内河船型标准化、港口与车船节能减排、路用材料循环利用等技术研究,对集装箱轮胎吊实施了 "油改电 "技术改造,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增强了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能力。

  决策支持研究方面,围绕交通运输发展与改革的重大战略和政策问题,组织开展了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交通发展政策及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等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有力地支撑了交通运输科学决策。

  (二)推进创新能力建设,提升了交通科技创新实力。

  行业重点实验室布局基本完成,行业重点实验室达到 43个,覆盖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科技发展的主要领域,在开展高水平研发活动、培养优秀科技人才、进行高层次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企业更加注重科研基地建设,科研基础条件显著完善,有效提升了全行业科技创新能力。

  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了平台建设试点工程,建立了平台建设的标准体系,整合形成了科技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促进了科技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有效利用,提升了科技管理信息化水平。

  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科研基地和专项培训计划,培养、锻炼和汇聚了一批交通科技人才。截至目前,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共有院士 5名,拥有新世纪 "十百千 "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118名和交通青年科技英才 211名,科技人才梯队逐步形成,人才队伍结构显著改善,交通运输科技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三)加强科技管理创新,提高了交通科技管理水平。

  加强交通科技发展规划、管理制度和政策问题研究,完善了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制修订了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管理办法,建立了交通科技统计报表制度。采取科技示范工程、专项行动计划等多种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科技部建立了部际会商机制,与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加强了科技合作与信息交流。

  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技术创新和研发组织模式,交通企业在重大科技研发、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加大,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涌现出一批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交通企业。

  地方交通运输科技管理部门、交通科研机构、交通企业等组织制定和有效实施了 "十一五 "科技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了具有各自特点的科技管理制度,采取多种措施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探索成果推广应用的工作机制和途径,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科技管理体系,推进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应认识到交通运输科技仍存在一些不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基础性、前瞻性研究相对薄弱,成果推广应用体系不够完善;标准规范的研究与制修订不适应行业快速发展需求。

  二、发展需求

  "十二五 "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交通运输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艰巨的发展任务与诸多的发展难题,交通运输科技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着力提高创新能力,持续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支撑和引领交通运输科学发展。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养的科技需求。 "十二五 "时期我国交通运输仍处在大建设大发展时期,要坚持适度超前,继续保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规模和速度,优化基础设施网络和结构,促进形成连通全国、普惠城乡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需研究解决基础设施建养急需突破的关键性技术瓶颈,强化基础设施耐久性和安全性技术、跨海通道建设技术、公路养护技术与装备、内河航道整治与维护技术的研发,提高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的科技需求。 "十二五 "时期是交通运输服务的全面提升期,将努力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和装备结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提高运输现代化水平和运营效能,为全社会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一体化的运输服务。需加强综合运输枢纽、多式联运、内河航运、城市客运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强化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大力推进智能交通,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促进综合运输和现代物流业发展。

  --提高安全应急保障能力的科技需求。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要适应交通运输安全新形势,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能力。需加强基础设施安全监控、旅客运输与危险品运输安全、交通运输防灾减灾与应急保障等技术的系统研究,重点攻克灾害风险预警、安全监管、防灾减灾、应急指挥、应急处置以及救助打捞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促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

  --发展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的科技需求。发展以低碳为主要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要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需大力加强节能减排、材料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应用,推进运输装备清洁燃料、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推广,加快交通运输能耗及碳排放统计与检测技术研发,完善能耗和排放相关技术标准,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

  --建设服务型政府部门的科技需求。建设服务型政府部门,是提高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政府交通运输部门的行政能力和水平。需深化交通运输发展规律性认识,加强交通运输改革与发展中重大战略规划、政策法规、体制机制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等研究,提高交通运输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第二章 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方针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技强交战略,围绕交通运输建设、管理、服务的共性和核心技术,提升发展理念,攻克技术难题,搭建创新平台,健全创新体系,统筹推进创新能力建设、重大科技研发、成果推广应用和标准化建设,加快创新型行业建设,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构建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研发取得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自主创新成果,成果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标准化建设适应行业发展要求,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支撑实现《交通运输 "十二五 "发展规划》确立的有关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绿色交通和安全应急等方面的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5%。

  --创新能力建设达到新水平。完善行业重点实验室的总体布局,新建 6~ 8个行业重点实验室,重点培育 2~ 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行业研发中心建设,建成 15个左右行业研发中心,培育建设 10个左右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综合实验基地和大型关键装备建设达到国家领先水平。完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整合利用。依托重大建设工程、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科研基地,在重点领域着力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创新团队。

  --科技研发取得新突破。在大型跨海通道、长江黄金水道、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公路维护、水上溢油应急处置等方面的重大关键技术开发与集成应用上取得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实用性强的研发成果;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内河枢纽通航、运输组织与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智能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科学决策支持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基础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显著提升交通运输科技含量和水平。

  --成果推广应用取得新成效。建立健全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加快成果转化的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成果推广体系,推广一大批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行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明显提升。

  --标准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健全行业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完善标准规范制修订和监督实施机制,提高行业标准的国际化程度;促进计量检测和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建设,保障工程建设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创新能力建设

  (一)重点科研基地建设。

  研究制定行业科研基地的总体布局与功能定位,继续推进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推进行业研发中心建设,积极培育建设国家科研基地,不断改善科研基础条件,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支持行业科技进步与创新。

  1.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

  结合行业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与长远需要,完善行业重点实验室布局,优化实验室研究方向,新建 6~ 8个行业重点实验室,重点加强交通安全、节能环保、智能交通、材料工程和决策支持等领域实验室建设,支持行业重点实验室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研发。完善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模式与管理制度,推动行业重点实验室间的交流合作,促进行业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发挥好行业重点实验室的公用科研平台作用。

  对符合 "十二五 "期间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域和方向、对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有重大作用的行业重点实验室,继续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培育 2~ 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2.行业研发中心建设。

  行业研发中心是行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技成果工程化应用与产业化推广的重要平台。在明确总体布局、建设模式、实施方式、管理机制和发展政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行业研发中心建设,力争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综合运输与现代物流、交通安全和节能环保等领域建设 15个左右行业研发中心,使之成为开展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培育建设 10个左右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加强科技资源条件的培育建设,积极组建本区域或本单位研发中心,支持条件较好的科研基地建设成为行业研发中心。

  3.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继续加大对交通运输主力科研机构科研基础条件投入,重点支持应用基础研究装备、重大关键仪器设备和大型综合试验场的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科研院所。继续支持工程建养领域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依托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典型自然条件下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长期性能观测和数据采集系统;着力支持运输、信息、安全、节能、环保和决策支持等领域科研条件建设。注重发挥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的引导性作用,鼓励企事业单位以多种形式参与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二)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1.以服务于行业科技创新为目标,以加强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为主线,完善行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着力整合科技信息资源,推进交通运输科技数据中心建设,建立覆盖全国的交通运输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提升科技信息资源服务能力。

  2.以服务科技管理信息化为重点,强化共享平台应用,推进科技项目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科技信息服务等系统应用,探索开展科技信用管理等服务,为行业科技宏观决策与管理等提供支持。

  (三)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建设。

  1.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倾斜政策,强化鼓励创新的动力机制与政策环境,依托重大建设工程、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科研基地,支持科研骨干潜心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使之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

  2.注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培养优秀青年科技骨干为目标,鼓励青年人才深入生产建设一线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本着鼓励创新的宗旨,支持优秀青年人才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勇攀高峰,支持开展探索性研究;支持优秀青年人才参与学术交流、考察培训与国际合作;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评选与发现力度,引导和激励青年人才健康快速成长。

  二、科技研发

  (一)重大科技专项。

  以重大关键技术开发与集成应用为主,依托重大工程建设,重点支持对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提升、支撑引领行业发展效果显著的重大科研项目,力争形成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实用性强的研发成果。

  1.大型跨海通道工程建设关键技术。

  围绕港珠澳大桥等大型跨海通道高耐久结构工程建设需要,针对复杂海洋环境与远海深水施工,重点突破超长跨越桥梁、海底超长隧道、大型海上人工岛等建设的核心技术,提升跨海大型结构工程建设质量和耐久性。重点攻克:

  --跨海大型结构工程综合防灾减灾理论、技术及装备

  --超大跨桥梁结构体系与设计技术

  --远海深水桥梁基础施工技术及装备

  --跨海超长隧道结构体系、建造技术及装备

  --海上人工岛适宜结构体系、修筑技术及装备

  2.长江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关键技术。

  围绕长江等内河干线航道建设,以提高通过能力、确保航运安全为目标,重点突破通航设施建设、安全保障和航运信息服务等领域关键技术,实现内河航道治理技术的国际领先,支持干线航道通过能力的显著提升。重点攻克:

  --长江航道急、浅、险滩整治关键技术

  --长江中游航道系统整治技术

  --长江口深水航道上延及多汊通航整治技术

  --长江口航道回淤机理及减淤技术

  --内河航运安全保障与船舶助导航智能化技术

  --内河航运信息服务关键技术

  3.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促进民生改善,着眼于便民、惠民、安民,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感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车流、客流动静态信息,采用多模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加强公共交通信息服务、运营监管和应急保障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显著提高城市交通运营管理与服务水平。重点攻克:

  --城市客运智能车载终端设备研发

  --公交线路优化及信号优先保障技术

  --公共交通动态信息采集监测、服务及安全预警技术

  --公共交通信息综合管理与决策支持技术

  --城市交通共用信息平台建设、运营与服务技术

  --城市客运综合枢纽换乘服务及客流诱导技术

  --出租车运行管理及服务技术

  --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及应急保障技术

  --城市交通出行电子支付技术

  --智能停车管理与动态诱导技术

  4.新一代公路基础设施维护技术与装备开发。

  以确保公路基础设施通畅运行为目标,重点突破公路基础设施无损检测、病害诊断、快速维修和材料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核心技术,构建我国新一代高性能、高效率公路维护技术体系,填补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实现公路维护关键技术、材料和重大装备的自主供给与产业化发展。重点攻克:

  --公路基础设施结构状况无损检测评价技术与装备

  --高等级公路路基病害快速综合诊断及加固新技术

  --公路基础设施快速维修技术、材料与装备

  --不中断交通的公路预防性养护与补强加固技术及装备

  --公路废旧材料低碳高效循环利用产业化技术及装备

  --半刚性基层路面性能保持与提升关键技术及装备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快速修复技术

  5.水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及示范。

  以提高水上溢油应急反应和快速处理能力为目标,重点突破水上溢油应急反应处置成套技术,攻克水上溢油围控、回收与处置技术与装备的技术瓶颈,为显著提升水上溢油应急反应处置能力提供技术支撑。重点攻克:

  --水上溢油事故预防技术

  --水上溢油围控技术

  --水上溢油回收与处置技术及装备

  --水上溢油立体监测与追踪系统集成技术

  --水上溢油应急反应辅助决策系统技术开发及示范

  --水上溢油生态环境污染损害评估技术

  --大型溢油应急技术实验与检测关键技术

  (二)重点研发方向。

  以实用性、前瞻性技术为主,引导各级、各地交通运输部门紧密结合全国性或区域性交通运输发展需求,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力争取得重要突破,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发展的科技含量。

  1.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

  围绕提高公路基础设施耐久性和安全性,开展结构、材料、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关键技术研发,为降低工程造价、养护成本和保障运营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重点研究:高耐久路面结构设计与材料制备技术;持久稳定路基设计技术;高强复合纤维加筋混凝土桥梁设计与施工技术;高耐久桥梁结构表面防护材料与在役桥梁再涂装技术;山区公路建设与养护关键技术;冬季道路养护技术等。

  2.港口和航道建设与维护。

  围绕水运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与维护,开展外海港口与航道建设、港口码头养护、内河航道治理等方面关键技术研发,为提升我国水运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重点研究:航道治理模拟技术;复杂自然条件下深水海港及航道工程建设技术;港口基础设施耐久性关键技术研究;港口码头健康检测评估、修复加固和改造技术;渠化河段航道与枢纽下游近坝段航道整治技术;航道整治建筑物新型结构技术等。

  3.内河枢纽通航。

  围绕提升内河通航枢纽运行维护水平,开展枢纽通航安全和通航建筑物健康检测等方面关键技术研发,为提高内河枢纽通畅运行与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技术支持。

  重点研究:船舶过闸交通组织与枢纽联合调度技术;通航建筑物检测和安全评估技术与设备开发;船闸运行与船舶过闸安全状态监测技术;枢纽通航安全应急技术与装备开发;通航建筑物运行维护技术;枢纽航运扩能技术等。

  4.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

  围绕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的品质和效率,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开展综合运输枢纽建设、多式联运和运输生产等方面关键技术研发,为提高运输组织与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重点研究:综合运输通道资源优化利用与综合运输枢纽建设运营技术;公铁水联运关键技术;公路网络状态检测与运营效率提升关键技术;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服务关键技术;城市物流配送及安全监管技术;公路甩挂运输、滚装运输和汽车列车技术;运输船舶动力装置故障监测与诊断技术;港口装卸机械健康监测与性能改造技术等。

  5.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围绕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共性关键技术与基础性研究,夯实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基础,为促进行业信息平台数据交换与协同服务,显著提升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服务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重点研究:交通运输信息化顶层设计与系统整合技术;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管理技术;交通运输密钥管理与安全认证体系建设技术;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一致性和符合性检测技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整合与服务技术;交通运输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技术;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分析系统建设技术等。

  6.智能交通。

  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研发与集成应用,开展运输装备身份识别、交通流感知等共性技术与关键设备研发,为加快发展智能交通提供技术支撑。

  重点研究:交通要素标识与编码体系;交通运输电子标签及身份识别技术;智能车路协调技术;道路与航道环境信息感知技术与设备;智能航标与电子海图测绘技术;交通流信息智能化采集、传输、处理技术与设备;基于北斗二代卫星的定位导航应用关键技术等。

  7.交通运输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

  为缓解资源与环境制约,开展资源节约、生态保护与恢复、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应用基础及实用技术研究,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提供技术支撑。

  重点研究:公路、港口建设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和岸线技术;公路废旧材料循环利用及地方材料利用技术;运输装备清洁燃料、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运输装备节能环保应用技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水上油品、化学品、危险品污染监测和处理技术;交通运输能耗及碳排放统计、检测与认证技术等。

  8.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

  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保障水平急需提升的需求,开展主动预防、安全监管、应急处置等关键技术研发,为全面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重点研究: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开发与应用技术;公路网运营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技术及装备;重点营业性运输装备监管体系及联网联控关键技术;危险品运输应急反应与处置技术及装备;海事监管与航海保障技术;水上安全与搜救打捞关键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大型基础设施灾害风险预警与防灾减灾技术;交通抗灾抢险与应急指挥系统技术;港口设施与船舶保安技术及装备等。

  9.交通运输科学决策支持。

  紧密结合交通运输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现代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研究,为交通运输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操作方案,促进交通运输科学决策水平迈上新台阶。

  重点研究:综合运输与现代物流发展战略与政策;交通运输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道路运输与城市客运发展政策;内河航运与国际航运发展政策;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框架与发展政策;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政策;交通运输科技教育与人才发展;交通运输投融资和资产管理等。

  三、成果推广应用

  (一)成果推广的重点领域。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推广重载交通长寿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路面温拌沥青技术、大跨径桥梁建设技术、长大隧道建设技术、深水筑港技术、内河航道整治技术、交通基础设施健康诊断技术等。

  运输组织优化方面,重点推广甩挂运输技术、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技术、船货动态集成一体化监控技术、多式联运组织优化技术等。

  智能交通方面,重点推广联网不停车收费技术、电子证件技术、船舶交通监管技术、集装箱信息化管控一体化、集装箱码头集卡全场智能调度系统技术等。

  安全保障方面,重点推广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山区公路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与产品、道路安全评估技术与装备、水上危险品运输安全技术等。

  资源节约方面,重点推广沥青与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术、废旧轮胎橡胶粉筑路应用技术、隧道照明与通风节能技术、港口装卸机械 "油改电 "技术、港口船舶岸电利用技术、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等。

  环境保护方面,重点推广路域生态工程技术、路域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航道整治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疏浚土利用技术、散货码头防风除尘体系等。

  (二)成果推广的重点工作。

  1.完善成果推广方式。制定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定期发布成果推广手册、指南或目录;依托工程建设和运输生产,重点在综合运输、现代物流、智能交通、交通安全、节能减排等领域开展 10个左右的科技示范工程及专项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先进适用技术培训与成果推广经验交流,促进成果推广应用。

  2.健全成果推广机制。建立健全促进成果推广的规章制度,重点在资金投入、人才保障、激励措施、信息共享、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完善促进科技成果推广的制度保障与动力机制。完善以政府部门为指导、交通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为支撑、中介机构为桥梁的组织体系,探索建立专业化成果推广机构,促进成果推广应用。

  3.成果推广信息平台建设。强化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成果推广功能,整合科技成果信息、供求信息、服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等科技成果推广相关信息,为科技成果推广做好信息服务。

  四、标准化建设

  (一)标准规范制修订。

  促进标准化建设的协同管理,加强重点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形成基本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需要的标准规范体系。加强标准规范的前期研究,促进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及时纳入标准规范,加快标准规范更新。重点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养护以及运输管理、行业物流、城市客运、智能交通、信息化、交通安全、节能环保等领域标准规范的制修订。鼓励结合区域特点制定地方标准。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制修订标准。积极吸纳重点领域的国外先进标准和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提高我国交通运输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水平。

  (二)标准规范监督实施。

  推进交通运输标准化建设的政策制定,组织开展标准宣贯、应用培训与经验交流,促进标准的推广应用。研究建立标准监测系统,开展标准使用监测,监督标准的有效实施,促进标准化建设质量与应用水平的有效提升。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组织推介国家标准,支持我国标准 "走出去 ",提高我国交通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三)计量检测和产品质量监督。

  加强计量技术规范的研究与计量检定规程制修订,开展检测设备的计量校准技术研究,加强检测计量技术交流。完善交通运输产品质量抽查制度,加强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建设,重点加强交通运输安全、重点工程原材料、节能等方面产品的质量监督,推进交通运输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保障工程建设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规划实施的组织体系

  本规划由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交通企业等共同实施,充分调动行业和社会科技资源,形成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合力。交通运输部以本规划为依据,统筹科技资源配置,着力解决创新能力建设、重大科技研发、成果推广应用和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全国性和跨区域重大关键问题;完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以实施交通运输科学技术计划为依托,统筹推进基础研究、科技研发、成果推广和企业创新等计划实施。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科技发展规划,着力解决区域性交通运输科技发展问题。适时开展科技发展规划评估与调整,逐项抓好规划任务的落实。

  二、科技管理的制度保障

  根据实施各类科技计划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制度,规范和优化科技管理流程,完善重大科技项目顶层设计、立项论证与招投标制,引入科技信用、科技评价、绩效评估等制度,加强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完善科技成果奖励方式,提高成果质量与创新水平。加强重大工程科技项目管理,明确科技主管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在科研立项、信息共享、成果推广和经费管理等环节实行协同管理的程序与要求。根据行业科技发展进程,适时修订行业技术政策,促进行业科技进步。

  三、促进创新的协调机制

  促进科技创新是全行业的共同使命,需要各地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在行业主管部门层面,推进建立跨部门创新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重大项目建设、重大科技研发、科研基地建设、创新人才发展等方面政策的有效衔接,凝聚创新合力,提升科技创新的整体效能。健全部际会商机制;强化有关地区和单位之间的科技资源共享与科研项目合作,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支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交通企业联合,形成区域性和专业性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强国际交通运输科技交流与合作,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引导和推动科研机构、交通企业等 "走出去 ",向境外输出技术服务和产品。

  四、科技发展的资金支持

  继续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对交通运输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在车辆购置税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交通运输科技发展,建立持续稳定的科技资金投入机制。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动与当地财政部门协调,从成品油消费税返还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交通运输科技研发、成果推广、标准化建设和创新能力建设。鼓励企业结合生产建设工程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引导和吸纳社会资金投向交通运输科技研发。优化科技资金投入结构,加大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支持重点研发方向关键技术的滚动深化研究。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全文)            来源:安泰物流

Copyright (C)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6106806号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  后台管理